动力电池,别光想着“恰钱”

2023-01-05 14:00:46   静慈  正源新能源
来源:锂电网      标签: 动力电池 电池 宁德时代

作者丨张之栋

责编丨崔力文

编辑丨别   致

后“宁德时代”来临,动力电池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重新构建供应链;充满不确定性的2023,又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电池格局?

都说自己没挣钱,那钱去哪了?

2022年的动力电池市场,相互拉扯者甚多,好不热闹。唯有闷声发大财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们,看着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互相“输出”,依旧稳坐钓鱼台。

显而易见,资源永远短缺,掌握资源的人,必然占据有利地位。而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过程中,锂矿资源,已经成为了左右大局的关键。

事实胜于雄辩,碳酸锂价格持续飙涨,促使着动力电池价格再上一个台阶;而多余的成本,又被动力电池企业传递给车企,车企加价在汽车产品上,消费者转身成为新的受害者。

没错,矛盾的爆发,往往在淤积问题的最底端——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冲突,正在不断发酵。

广汽董事长曾庆洪的一句“给宁德时代打工”,掀开了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对抗的序幕。曾经亲密合作的双方,不得不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,思考新的商业模式。

因为在这其中,不仅包含着供应链的话语权问题,还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利益再分配的问题。

动力电池,别光想着“恰钱”

退一步讲,无论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强势,最终的服务对象不还是各大车企?

01

“打工人”,不想打工

木已成舟,各种因素叠加下,动力电池企业必须面对,那诸多已然觉醒的车企。百年汽车行业积累而成的“分工协作”,在新能源汽车潮流的惶惶大势之下,逐渐分崩离析。

事实上,没有人知道,全栈自研的方式,究竟是各大车企的救命绳,还是催命钟。可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,忍无可忍的车企,已经做出了决定——自研、自造电池。

动力电池,别光想着“恰钱”

特斯拉从来都是走在第一线,4680电池的横空出世,带来诸多的争议。但随着行业变化逐渐拨开迷雾,又不得不佩服特斯拉的先见之明。

12月25日,特斯拉官方账号在推特上表示,其4680电池团队在过去7天内,成功生产了868000颗电芯。按Model Y AWD版828颗4680电芯的装车量计算,该产量大致相当于1000多辆电动汽车的电池。

对于特斯拉来说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也好,LG新能源、松下也罢,都是压缩成本的工具。4680电池的作用也是同样,而且就特斯拉本身实力而言,自研、自造电池,并不会牵扯太大精力,反而能树立标杆形象。

动力电池,别光想着“恰钱”

与之相比,比亚迪的爆火出圈,其背后也有着刀片电池的强力支撑。或许也是看到了比亚迪布局产业链的甜头,广汽作为最先觉醒的“打工人”,毅然决然地加入到自研、自造电池的洪流之中。

8月,广汽发布公告称,设立自主电池公司,项目总投资109亿元。同时同意参股公司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,项目总投资36.9亿元。两者相加,前期投入至少145.9亿元,大约是去年广汽集团净利润的小两倍。

无独有偶,蔚来在电池方面的投入也不在少数。不管是20亿元成立蔚来电池科技,还是李斌公开表示,蔚来汽车每个季度都将在芯片、电池等领域投入研发费用30亿元,都表明了蔚来对动力电池的势在必得。

动力电池,别光想着“恰钱”

蔚来造电池是有托底的,随着换电站的大范围铺开,蔚来自研、自造电池,可以进一步摊平成本。而且还能进一步并入电网,用作储能基础设施使用,简直是一石二鸟、两全其美。

所以与蔚来的“退路”相比,小鹏汽车造电池的风险,就大了许多。

原本对于造电池一事,小鹏汽车还多加掩饰。不曾想,仅在坊间传出消息不久,小鹏就50亿注册资金,成立了广州鹏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,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、电池零配件生产等。

毋庸置疑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尽管小鹏汽车在G9车型上栽了大跟头,但其想要将动力电池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想法,早有预谋。从中创新航、蜂巢能源等多家电池供应商的长期布局来看,不难得出一个结论:小鹏汽车的反骨,其实早就长在了身上。

02

争先IPO,产能布局

车企们的算盘精明,愿望美好,但现实很残酷。

宁德时代为首的动力电池企业,为这一行业设置了3道壁垒:其一,规模优势、制造能力优势下的成本控制;其二,动力电池上下游供应链的整合运转;其三,结构创新、化学材料创新下的性能优势。

车企们想要造出能够量产上车的动力电池,就必须面对并越过这3道壁垒。否则的话,依旧是“造不如买”。

基于如此的前提条件,同样也是对车企造电池“赔钱赚吆喝”,以及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加的预判,动力电池企业们,便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张起来。

举目望去,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排名,已经基本确定,依次为: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中创新航、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、蜂巢能源、LG新能源、孚能科技、瑞浦兰均、捷威动力、正力新能(塔菲尔)、多氟多、力神、鹏辉能源。

值得关注的一点,这前十名动力电池企业中,基本上都已经走完,或是走上了IPO之路。

“宁王”不必多说,虽然其股价始终跌跌涨涨,但凭借资本市场的助力,宁德时代曾经450亿天价定增,不费吹灰之力。也正是有了宁德时代带头,各家动力电池企业在IPO的路上,亦或者说寻求资本支持的路上,愈加上心。

中创新航,一家敢于与宁德时代“硬碰硬”的动力电池企业,最后也不得不为资本折腰。

好消息是,中创新航已经顺利登入港股,而且正在计划A股二次上市。12月29日,中创新航发布公告称,公司已就中国境内首次公开发售,提交上市前辅导的备案登记,目前尚未制定发售方案。

尽管中创新航正在面临着“低价换市场”的反噬,但有了资本市场热钱的注入,无论是产能布局,还是技术创新,都有了一定的底气。

动力电池,别光想着“恰钱”

紧随其后的是蜂巢能源。

近日,蜂巢能源的科创板IPO,已经获得上交所受理。有长城汽车背书,蜂巢能源的基本盘一直很稳。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,长城大客户的存在,同样限制了蜂巢能源的发展。

按照官方说法,蜂巢能源寻求IPO,无外乎是为了扩充产能,用作技术创新。但究其原因,恐怕还得归结于,此时的长城,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,可以为蜂巢能源持续输血。独立出来的蜂巢能源,真的能够独当一面吗?

03

全新格局,谁主沉浮?

管中窥豹,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爱恨情仇,永远是剪不断、理还乱。毫不夸张地说,除了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之外,其它动力电池企业的商业模型也好,技术能力也罢,都不足以支撑起足够的话语权。

而如今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,车企、动力电池企业之间是摆在明面上的相爱相杀,藏在背后的却是,究竟谁能够率先完成资源整合。

此前,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,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2022年9月时碳酸锂价格的上涨趋势不太正常,因为在9月时,原材料已经供大于求,但价格还在往上涨,说明炒作的因素很多。

宁德时代掌舵人曾毓群,在自我辩解“打工”一事之时,也是提到,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,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,碳酸锂、六氟磷酸锂、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。

显然,站在电池厂商的角度,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的上涨,才是如今一系列“贵电”事件的罪魁祸首。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,或许其根源,还是市场调节能力不足,以及动力电池定价权不够清晰的结果所致。

不难确定的是,在计划调控的大手下,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的价格,势必会逐渐回到正常位置。而到了那时,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,才会真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

从产能竞赛,到技术竞赛,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,正变得愈演愈烈。麒麟电池、4680电池、One-Stop、SPS大软包、问顶电池、龙鳞甲电池等,层出不穷;钠离子电池、无钴电池、高锰铁锂电池等,亦是百花争艳。

可不容忽略的一点,车企们费尽心力,也要入局动力电池供应链体系的决心,预示着诸多车企将会从电池厂商原先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,转身变成穷凶极恶的竞争对手。

如此变化之下,除了宁德时代之外,哪家动力电池企业还有多余的招架之力?

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

对于动力电池,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链而言,究竟是“分工合作”更好,还是“全栈自研”更佳,只能视情况而定。亦或者说,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,不同的企业,拥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。

就像比亚迪一样,其出色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,令其在2022年脱颖而出、独领风骚。而宁德时代的万亿帝国,也代表着,此时此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,需要一家扛鼎的动力电池公司顶在前面。

所以,接下来的问题就转变成为: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虹,究竟能够持续多久?动力电池的需求,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,发生什么样的变化?

强如特斯拉,必须面对如今订单衰减,所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。稳如宁德时代,也必然认真应对,各家车企“去宁德化”的基本战略。

事实上,动力电池的战争早已打响,如果还只是将格局局限在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被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。所以,这一全新动力电池行业格局的形成,究竟谁主沉浮?

市场终会给予答案,但绝不会是那些没有格局,只知道“恰钱”的时代幸运儿们。

       原文标题 : 动力电池,别光想着“恰钱” | 向上45°

ZYNE
台塑南亚铝塑膜 | 锂电 | 行业
正源新能源官网
zhengyuanmat
长按识别
提供行业动态

公司简介|免责声明|联系我们|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