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资源被“卡脖子”?锂矿价格持续上涨的危与机!

2022-11-17 12:00:46   静慈  正源新能源
来源:锂电网      标签: 资源 动力电池 回收

锂价上涨一直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不言而喻的痛。

近期,锂价更是“甚嚣尘上”。据上海钢联11月11日数据显示,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每吨59万元续创历史新高,仅仅两年半不到时间相较最低2020年6月每吨4.1万元已上涨接近十四倍。

相对于锂价一路飙升,更令人担忧的是,锂资源的定价权在国外厂商手中。那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会不会出现锂资源“卡脖子”难题?

01

锂矿定价权在国外

目前全球约60%的锂资源在盐湖,其中大部分聚集在南美锂三角:玻利维亚、智利、阿根廷,三国合计占比约56%。这些地区资源禀赋较好,盐湖提锂的成本一般较低,约3万元/吨至4万元/吨。

图表 1:2021年锂资源储量分国别占比

锂资源被“卡脖子”?锂矿价格持续上涨的危与机!

资料来源:USGS、渤海证券

虽然我国的锂资源丰富,为全球的6%。据2016年发布的《中国锂矿资源调查报告》中显示:作为世界最大盐湖之一,察尔汗盐湖已探明锂含量约1200万吨,超过中国境内其他盐湖锂的含量总和。

但由于我国高品位矿床较少,盐湖卤水中镁锂比较大,锂含量低,缺乏优质的锂资源,且大多分布在青海、西藏等高原地区,基础设施较为薄弱,开采条件较差。

这使得我国锂产能有限,对进口有着很高的依赖。国泰君安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,“中国70%的锂资源都需要进口。”

在国内供给不足,需求旺盛的情况下,定价权在海外的现状难以避免。

02

有危机,但不会被“卡脖子”

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,多国政府表示需加强产业保护。

近期,加拿大政府就以国家安全为由,要求中矿资源、盛新锂能、藏格矿业等三家中国公司剥离其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。

其中,中矿资源被要求从加拿大动力金属公司撤资;盛新锂能被要求从智利锂业撤资,藏格矿业被要求从加拿大超锂公司撤资。而这三项投资覆盖的可全都是锂矿资源。

除此之外,阿根廷、玻利维亚及智利三国正打算联合起来,建立一个类似于“石油输出国组织”,也就是锂界的“锂佩克”。目的在于控制锂矿产出量,掌握最终定价权。

目前锂资源紧缺仍是产业链的痛点。业内人士指出,如果这种定价权一直掌控在国外,拥有锂矿资源的国家可能只需要玩弄价格,就会在未来的几年,坐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红利。

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,国内企业如不尽早实现锂资源的自主可控,或许锂矿会成为下一个铁矿石。

虽然锂矿被形容为“白色石油”,但锂在地球上从来不是稀缺资源。目前,全球已探明的锂矿储量超过1亿吨,完全能满足需求。

当前全球锂矿价格持续走高,关键还是在于锂矿与电池厂、车企之间的供需错配。

虽然锂矿被形容为“白色石油”,但锂在地球上从来不是稀缺资源。目前,全球已探明的锂矿储量超过1亿吨,完全能满足需求。

但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。2021年~2022年,新能源车用2年的时间,完成了过去10年的产能“大跃进”。据“中汽协”数据预计,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650万辆,同比增长83%。

这个增长速度让上游的锂矿猝不及防。通常来讲,锂资源开发项目要花上2年至3年时间才能建成投产,之后又要2年左右才能达产;而根据中金的调研,锂电池中游材料的扩产平均在1—2年,而锂电池的扩产平均在0.5—1年。

上游锂矿的开采、冶炼都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,中游锂盐产能建设时间较短,两者间的扩产时间差导致了供需关系加剧错配。

03

补齐短板成为行业共识

一方面,动力电池厂商和车企都是动力电池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受害者。于此,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开始追根溯源,向更上游方向布局。

当前补齐短板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。无论是加工/电池企业向资源端延伸,还是矿山自建加工产能或与下游企业合作建厂,业内各方均试图打造自身业务的一体化协同,以提升行业竞争力。

早在2018年,天齐锂业就花费259亿元收购了智利锂业巨头SQM 24%的股份;还有宝马、大众集团、通用汽车、福特、特斯拉、雷诺、丰田等车企,对电池上游原材料投资21项,有16项涉及锂行业。

今年还有“宁王”先后发布了5个百亿级投资项目,据统计共已豪掷940亿元,在全球“扫货”锂电池基地项目。

基于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,中国企业还正加快发展国内锂矿的开采提炼水平,包括强化在锂矿资源丰富地区的电力、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国内锂矿开发产能。

一旦国内锂矿的开采技术提升,能实现本土的自给自足,自然能形成一种制衡局面,打破锂价高位运行以及挟资源自重的局面。

有机构预测,中国国内锂资源自给率目前约30%,未来有望达到50%。而这20%的变化,将会给锂矿供应端带来深刻变化。

另一方面,锂电池可回收利用。8~10年以后,可能会有很多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加工产业了,所以锂矿的红利期也就在未来5~6年左右。

据了解,目前行业内比较认可的、相对成熟的回收技术路线是物理法、湿法、火法三种回收技术路线。

上游矿产资源企业布局电池回收,具备技术优势,相比其他环节主体,金属收率更高,代表企业有华友钴业、赣锋锂业、格林美、腾远钴业等。

曾毓群曾在“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”上喊出了:“锂的回收率已达到了90%以上”。对此,天齐锂业相关负责人隔空“回怼”:“实验室应该能做到,但商业上还没见过”。

但未来几年,锂电池回收技术有望取得突破进展。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设立的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有15000多个,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。

据“高工锂电”测算:2022年,国内锂电回收碳酸锂约为4万吨,2025年将达到15万吨。

总得来看,在国内供给不足,需求旺盛的情况下,定价权在海外的现状难以避免。新能源产业链会承压,但未来不会出现“卡脖子”现象。

- End -

       原文标题 : 锂矿价格持续上涨的危与机!

ZYNE
台塑南亚铝塑膜 | 锂电 | 行业
正源新能源官网
zhengyuanmat
长按识别
提供行业动态

公司简介|免责声明|联系我们|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