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
Introduction
身处充满荆棘的丛林中抢肉吃,各种手段都需轮番上演。
作者丨崔力文
责编丨崔力文
编辑丨朱锦斌
比亚迪与特斯拉作为当下全球新能源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两家“明星车企”,互相各取所需的“牵手”已经不是秘密。而在这段看似稳定的关系中,二者的身份无疑更像供应商与主机厂。
殊不知,就在近日,随着一则传闻突然袭来,双方之间好像出现了很深的裂痕。至于出处来自《韩国经济日报》。根据报道,特斯拉将结束与比亚迪的合作,不再使用其刀片电池。
并且文章煞有其事列出了三大诱因:刀片电池自身安全问题;考虑到美国对电动车相关的补贴政策;比亚迪在欧洲、印度、东南亚等地制造和出口电动车,与特斯拉有直接竞争关系。
同时,该媒体还较为笃定的表示,特斯拉对LG新能源的依赖预计会更强,将在欧洲使用LG新能源和CATL宁德时代,在北美使用松下的动力电池。
总结下来,潜台词直指:“由于种种阻碍,比亚迪从这家美国车企的供应体系中出局。”很快,事件开始迅速发酵,进而引发整个行业的讨论,甚至前者身处资本市场的股价也出现一定幅度的震荡。
为此,比亚迪方面迅速发表声明:“不实信息,与实际情况不符。”但即便这样,依然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固执的认为,单方面的否定实际上没有太大说服力与公信力。
也恰恰基于上述背景,时间继续推移,颇为讽刺与有趣的一幕出现了。
身为特斯拉CEO的马斯克,同样看到了来自《韩国经济日报》的报道,亲自位于个人社交平台进行辟谣:“此媒体的报道是虚假的,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合作关系是积极的。”
而如果记忆没有出现偏差,应该是他首次对于两家当下全球新能源市场最炙手可热“明星车企”的牵手,给予肯定与实锤。
至此,有了来自双方的证言,文章开篇的传闻可谓不攻自破,这场闹剧也更像是来自《韩国经济日报》的自导自演。
顺势,新的问题随之涌现:过往经验告诉我们事出必有因,那么该媒体的所作所为究竟出于何种目的?
平心而论,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,对于答案思考了许久,最终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,或者说一种情绪便是“嫉妒”与“打压”。
毕竟,仅从韩国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17.9GWh,同比增长71.8%。
具体来看,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,在动力电池市场中继续保持绝对优势,2022年总装车量达191.6GWh,同比增长92.5%,市场份额由2021年的33%上升至37%。
相比之下,排名第二位的LG新能源,装车量虽然从59.4GWh增加至70.4GWh,涨幅达到18.5%,但市场份额却从19.7%下降至13.6%。
至于本文的主角比亚迪,则顺利完成对于松下的超越,2022年装机量达到70.4GWh,同比增长167.1%,市场份额由2021年的8.7%上升至13.6%。更为杀人诛心的是与LG新能源打成平手,并大有一副轻松反超的架势。
而除宁德时代、比亚迪之外,中创新航、国轩高科、欣旺达、孚能科技分列第七至第十。其中,欣旺达与孚能科技首次进入全球年度前十名榜单。
欣旺达装车量同比增长253.2%,增速在前十名中位居第一。中创新航、国轩高科和孚能科技装车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%。
汇总下来,在2022年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榜单中,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6个席位,总装车量为312.7GWh,合计市场份额达60.4%,较2021年的48.2%增长12.2个百分点,优势继续扩大。
与之对应,则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。2022年,LG新能源、SKOn和三星SDI的全球市场份额仅剩23.7%,较2021年下降6.5个百分点。
另外,根据SNEResearch的预测,对于已然到来的2023年,得益于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与销量的进一步向上,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大概率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总装车量有望达到再创历史新高的794GWh。
而自美国实行《通胀削减法案》(IRA)后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中创新航等中国电池厂商开始加快“出海”的步伐,实现向全球更多细分市场的疯狂扩张。
从2023年开始,完全可以预见,它们同三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与抢夺,将变得愈发白热化。也恰恰因为如此,类似今天文章妄图利用传闻打压对手的操作才会出现,并且能够保证不会是偶发的个案。
毕竟,身处充满荆棘的丛林中抢肉吃,各种手段都需轮番上演。当然,对于比亚迪与特斯拉之间的关系想说的是:“没有绝对的朋友,没有绝对的敌人,只有利益至上”
文章最后,则直接引用特斯拉前董事会成员、威斯利集团创始人史蒂夫·威斯利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的观点:“我认为它们第一次有了一个真正的挑战者,这个挑战者的名字叫比亚迪。”
无论承认与否,两强相争的游戏都在变得越来越有趣……
原文标题 : 比亚迪、特斯拉“掰了”?一场韩媒的自导自演